媽媽的鍋鏟舞出魔術
王偉忠 最念童年味

錢欽青、袁世珮/採訪、袁世珮/撰稿

藉舞台上的生旦淨末丑,訴說人生故事、笑罵社會百態,資深製作人王偉忠本身就堪稱半部台灣電視史,據說在攝影棚如暴君的男人,回到家中,眷戀的是三代女人煎煮炒炸出的「王府味道」。

「我是個在快樂家庭長大的人。」王偉忠說:「我命好,我媽、我姊跟我太太都會做菜。」

※ 提醒您:禁止酒駕 飲酒過量有礙健康

過年火鍋香 童年的味道

「我媽從北平逃出來時才15歲、我爸才19歲多,什麼都沒帶,就帶一個火鍋。」60歲的王偉忠,在如此歲末年終之時,半世紀前的童年之味,忽地衝至鼻尖。

那時候,南部的除夕不太冷,那個火鍋是燒炭的,王爸爸就負責起火燒炭。而廚房是王媽媽的天下,王家年菜固定有毛肚火鍋,原因之一自然是那年代台灣人不太吃的毛肚比較便宜,加點酸菜,一鍋湯在沸騰。

炭火跟黃銅鍋的味道、酸菜和蝦米的味道,還有不知眷村裡那家傳來的臘肉和香腸的味道,再加上小孩偷放炮的火藥味,空氣裡一點點的涼意,王偉忠說:「那整個味道就是準備要過年、過嘉年華了,那個味道永遠記得。」

王偉忠自認命好,太太也很會煮。記者陳立凱/攝影 ※ 提醒您:禁止酒駕 飲酒過量有礙健康
王偉忠自豪是在快樂家庭中長大的。記者陳立凱/攝影
王偉忠愛的打滷。記者陳立凱/攝影
王偉忠本身是電視史一頁傳奇。記者陳立凱/攝影
王偉忠全家福。記者陳立凱/攝影

母親手藝 三代廚房砥柱

王偉忠、父親與兩位姊姊。王偉忠/提供
王偉忠小時候。王偉忠/提供
王偉忠自豪是在快樂家庭中長大的。記者陳立凱/攝影
王童年的王偉忠(前排左一)與爸媽及兄姊。王偉忠/提供

「我媽是魔術師。」王偉忠幾乎是咂著嘴講起媽媽的手藝。

王媽媽從王奶奶那學到醬燒茄子和有8種餡的素餃子,但當年眷村窮,眷村媽媽們向來都是菜市場中午收攤前要拋售時去揀便宜,接下來就各憑本事了。

王媽媽買回這些東西,想辦法勾芡變花樣,北方原就有茄子滷,到王媽媽這裡就變成魚丸滷、油條滷,其實北方人哪在吃什麼魚丸,她拿魚丸打滷,弄點蛋花、勾芡一下,麵是軟的,魚丸有一點嚼頭,搭配起來極好。

所以王偉忠說,媽媽像魔術師,早期的籠屜、後來的冰箱,她打開來看看,就變出食物了,剩菜熗一下做成熗鍋麵,「會做菜的人想像力很豐富,跟創作一樣,想像做一個東西,就會做出來,跟我們做節目一樣,就是看看周遭的環境,拿周遭的環境來做節目。」

像王媽媽的打滷麵,這是典型北方麵食,如今街頭版都比較簡單,正版料多工繁,要用五花肉,要勾芡、打蛋花、加香菇、乾蝦米,還要炸花椒油。王偉忠小時只有過生日時才有口福,因為媽媽平常太忙了,沒工夫做這一道,「有一次不是生日,我想看我媽還疼不疼我,就跑過去抱著她說想吃打滷麵,結果被趕走。」

這傳奇的打滷麵,後來由王媽傳給王姊,王姊再傳給王偉忠太太林慧晶,如今也是王府家宴名菜。

王偉忠最愛的媽媽味還有汆丸子,肥瘦拿捏完美,他小時候最喜歡把丸子攪碎了泡在飯裡吃;烙餅更棒,這種乾烙餅和蔥油餅不一樣,一點油都沒有,餅有嚼勁、有鍋氣,「又醜又好吃」。

相較之下,王偉忠評大姊王蓉蓉:「我姊還是要按表操課,最多只是像我媽。」

他形容,媽媽和大姊相差15、6歲,像姐妹一樣,在廚房裡是有點「情結」的,所以大姊雖然學到媽媽一些真傳,但「我媽一直覺得我大姊做菜不如她,不是太鹹就是太淡。」

就一個「吃貨」的角度,王偉忠點評,媽媽的菜還是比較有味道,就以汆丸子為例,掉地上還會彈起來,而姊姊做的,會被媽媽形容是「死肉」。總之就是,「菜一上桌,那種亮晶晶、熱騰騰、油乎乎、冒著熱氣的,讓人一筷子下去夾菜的慾望,我姊做出來的就比我媽的少。」

王偉忠自豪是在快樂家庭中長大的,太太也很會煮。記者陳立凱/攝影

「人不外乎是技術、藝術、魔術、巫術,我姊充其量就是技術很好,但要到魔術還有一點難,我媽後來已經快到巫術了,隨便搞一搞,就很好吃。」

王偉忠說:「我姊做的菜也很棒,但要跟一個魔術師比,還是有距離,我姊就是執行者。」

但他沒忘記感謝王姊姊為了弟弟,研究複製出他年輕時在成功高中旁吃到的山東老鄉肉絲蛋乾拌。而王姊姊的醬燒茄子,他與有榮焉:「一流了,可以當國宴。」

這道肉絲蛋乾拌,後來王姊姊也教會林慧晶。

其實林慧晶是基隆人,婚前遠庖廚,更別說是外省菜,但嫁進來後,跟王姊姊學廚藝,再結合擺盤美學和台灣菜特色,偶爾還有起司盤,以法國麵包沾著吃,或者三明治等等中西合併,王家美食再度變奏。

家傳紅燒肉 太太最拿手

「做菜也是要有天分,我老婆有天分。」王偉忠讚妻不嘴軟,大推林慧晶的紅燒肉,「我老婆做最好,我媽的紅燒肉不行,沒有那麼爛,大姊也不太會紅燒肉。」

上有王媽媽、王姊姊的高標準在,人稱「小慧姐」的林慧晶也不斷精進,還用非常old school的主婦作風,一本筆記本,貼著從報章雜誌上剪下的食譜,還有抄來的食譜,完全手寫,不華麗,但工夫就是這麼練出來的。

至於王家下一代,王偉忠不客氣:「兩個女兒就是白癡,拾牙慧。老大王羚有跟媽媽學一些,老二王嘉比較有創意,但她做出來之後,吃兩口,剩下8口要我解決。」他希望女兒們學會媽媽的紅燒肉,「如果能把紅燒肉傳下去,是蠻棒的。」

但是,如果問綜藝人一個萬年綜藝老哏:「到荒島只能帶一道菜」,王偉忠選擇烙餅。

務實地說,烙餅單吃愈嚼愈香,也能配任何東西,「配沙子都好吃」;感性面來說,「烙餅是一張圖,圓圓的、上面有咖啡色和白色的痕跡,那是媽媽畫出的愛心地圖。」

不過王媽媽年事已高,不太做烙餅了,專用破鐵鍋閒置許久,但王姊姊做的,厚薄也不到位、乾濕火候也不對,「如果我媽現在幫我烙幾張餅,我會高興得要死。」

林慧晶教大女兒和小女兒下廚。記者陳立凱/攝影
林慧晶教大女兒和小女兒下廚。記者陳立凱/攝影 ※ 提醒您:禁止酒駕 飲酒過量有礙健康
林慧晶教女兒下廚很有耐心。記者陳立凱/攝影
王偉忠希望女兒傳承太太好手藝。記者陳立凱/攝影 ※ 提醒您:禁止酒駕 飲酒過量有礙健康

小慧姐的家宴書

王偉忠看重吃,但從年輕時就不愛在外吃應酬餐,加上老婆好手藝,多半時間在家吃,或者把朋友找來聚餐。

像12月中旬一次宴客,隨節令就做了酸菜白肉鍋、紅燒肉、饅頭、春餅、醬燒茄子、薑絲大腸,一道西餐盤就有綜合起司、核果和伊比利火腿。

其中,王偉忠特別推薦醬燒茄子,有時候也會做打滷麵、炒餅、紅燒肉,常能讓吃慣外面典型宴客菜的賓客驚艷。

果然,打開林慧晶的主婦小本本,也記載著某年某月某日的家宴名單與菜式。王偉忠哈哈一笑:「我就是說一口好菜,負責吃都。都是小慧姐的功勞。」

從母女廚房到大圓餐桌
王府菜烘暖家的溫度


錢欽青、袁世珮/採訪 袁世珮/撰稿

在王偉忠家,餐廳與客廳是連通開放的,Armani Casa的大圓桌就是家的核心。這裡可以是朋友聚會時的杯觥交錯、可以是家人團聚時的圓滿幸福,也可以是女兒留學後夫妻倆對飲小酌的甜蜜。
幾步之遙的開放式廚房,為這張大圓桌創造溫度。王偉忠說:「餐桌,就是一定要溫暖。」王家的熱鬧餐桌要成傳統。

女兒接鏟 差點氣死老媽

林慧晶(左)教女兒下廚,巴不得自己來。記者陳立凱/攝影

從帶著火鍋逃難來台的王媽媽算起,王偉忠的兩個女兒王羚、王嘉,是眷村第三代。前面的王家女人都有廚神天分,兩位小美女是否遺傳基因?

「第三代的命太好了,都是奶奶、媽媽做給她們吃。」其實也只是負責吃的老爸這麼說。

不過兩個女兒在美國讀書,媽媽林慧晶還是希望她們帶點求生本事,終於開始認真教一點,讓王羚除了眷村麵外還能做紅燒肉,讓小女兒王嘉除了爸爸口中的「瞎做、亂搞」之外,也有一點正經工夫。

考慮到美國的中菜材料取得不便,林慧晶先教兩道菜,一是牛肉炒乾絲,一是炒餅。前者好下飯,如果買披薩皮或其他餅皮,包起來吃也很好,請同學也夠水準;後者也能以披薩皮替代,有北方菜的樣子。王偉忠批准老婆提議的兩道菜:「我覺得她們靠這兩道菜,在美國就可以唬唬人了。」

但兩位女生進到廚房,儘管有心要學,但怯生生地,拿刀姿勢就讓媽媽不停說「小心別切到手」,看不過去就拿過來示範切片、切段、切塊、切絲,正切、斜切、疊著切、刀尖切等等刀功。當她們拿起鍋鏟,準備炒菜,媽媽又恨不得搶過來自己弄,也不忘叮嚀「小心別燙到」。

兩個女兒還在互相取笑蛋殼掉了進去、切菜「so ugly(切得好醜)」,老爸慢悠悠地晃進來「視察」,被頂了一句:「你也不會。」他樂呵呵說:「我有媽媽、有大姊、有老婆,我怕什麼?」

林慧晶卻已經端著一杯香檳自我壓驚:「教她們很容易生氣,我需要喝點酒。這就是當媽媽的失敗,因為看不順眼,就會自己來。」

※ 提醒您:禁止酒駕 飲酒過量有礙健康

王太太的王府招牌菜

王偉忠愛吃懂吃也會做菜。記者陳立凱/攝影

打滷麵:料多工繁的一道王家祖傳菜,林慧晶學會後,自己也有變化,以花菇代替香菇之外,五花肉以熱水川燙,煮熟、切片待用;蝦米、黑木耳、金針菇備妥,最後打蛋,加花椒油。

林慧晶說:「王家以前日子沒那麼好,我婆婆煮的,金針菇和木耳多一點,現在香菇或花菇可以多一點,味道不太一樣。」但重點還是最後的花椒油提味,將打滷的香氣都提出來。她說:「秘方沒有別的,就是家常味。」

牛肉炒乾絲:材料就是青蒜、大蒜、牛肉、豆乾。考慮到女兒在海外不可能先熬味,林慧晶想到,她們只要去買一點牛肉或滷味,吃剩下的,第二天炒一炒,又是一道,或者買墨西哥餅捲來吃,加了飯就是牛肉炒飯。

這道菜的秘訣是混和三種醬油。林慧晶說,因為每家醬油的鹹度不同,所以她會用老抽、生抽和一般醬油,尤其紅燒都不要用一個牌子的醬油,鹹度會沒有層次。

炒餅:以前有空會家裡自己做餅,現在也會買現成的,專挑少油的餅。打蛋下鍋一下,滑滑的,飽含水氣;凍在冰庫裡的餅則是乾硬的,有點口感上的變化。

下一點油,開始炒餅,林慧晶以水槍噴水取代直接倒水,避免鍋內太多水造成餅皮濕爛;再下一點醬油,一點紅蘿蔔、白菜、洋蔥等等青菜,最後加點糖。

早就抓住老公胃的林慧晶說:「這道外面很少見。有時候,王偉忠回來餓了,就這一道,配點辣椒就很香。」

炸醬麵:這一道是王偉忠首選舒心食物,尤其是炸醬麵再加個蛋,吃的時候,攪一攪把蛋汁戳破,吃完後,再把煮麵湯倒進來涮一涮,千萬別配了最佳配角大蒜。

他讀大學時,媽媽會做好炸醬,讓他帶去學校放冰箱,如今,不管是出國回來、運動完,都要吃上一碗,「沒有任何東西比得上,好像回到小時候。」

林慧晶的做法是挑選有一點點肥的肉丁先炒,甜麵醬與豆瓣醬的比例是2:1。

起士拼盤:深受王偉忠喜愛的一道西式料理。林慧晶通常會用到四種,要有牽絲濃一點的Mozzarella,也一定要Blue cheese,味道才有層次,再擺一點salami火腿,有時候弄成熱鍋沾餅乾或拿法國麵包吃。

這一道的效果就是,如果前面吃了很多中菜,醬油味太多,最後可以撞一下西餐的味道。

牛肉炒乾絲。記者陳立凱/攝影
炒餅。記者陳立凱/攝影
王偉忠愛的打滷麵。記者陳立凱/攝影
王府年菜的滷味拚盤。記者陳立凱/攝影
王府年菜的豬腳。記者陳立凱/攝影

過年就是要一起吃飯

王偉忠記得童年在眷村過年的氣氛,記得從家裡的北方菜火鍋、滷味、饅頭,吃到隔壁家的四川菜、湖南菜、山東菜,後來又因台灣媳婦嫁進眷村,又多了台灣菜、客家菜。

王偉忠是在張媽媽、陳奶奶家這樣混吃的,也跟著李伯伯、林叔叔喝酒,即使他北上工作了,也會趕回家,七點吃到午夜,陪著大人打麻將,初一起床吃素餃子,再上山燒香吃齋飯,下午回眷村再吃一輪,「那個氛圍太好,你如果人生經歷幾次,就會覺得朋友、鄰居,非常溫暖。」

「那是一個人情味流水席,大家在一起,誰來都可以吃飯、喝酒。這種日子,我小時候一過就10幾年,會影響到的。」王偉忠說,到現在,他家裡的大圓桌,一到過年,太太也是忙起來,從7點鐘開席吃到半夜,還有一些演藝圈的好友到家裡,變成一種傳統。

「我希望這個傳統能繼續下去。」即使現在的王府年菜有一些「福忠字號」的預作年菜,不管有沒有媽媽那個飄洋過海來的老火鍋,不管女兒們何時能做出一道家傳紅燒肉,王偉忠相信,親人、好友在一桌,餐桌就有溫暖了。

※ 提醒您:禁止酒駕 飲酒過量有礙健康

王府年菜,充滿了親情與愛。記者陳立凱/攝影
王府過年,餐桌就是溫暖的核心。記者陳立凱/攝影 ※ 提醒您:禁止酒駕 飲酒過量有礙健康
過年,就是要一起吃飯。記者陳立凱/攝影

王偉忠的補課人生

王偉忠60歲了,宣告「補課人生」開始,「年輕時一路衝到60歲,現在要把東西補全,以前不會的、想學的、假會的、一知半解的、胡說八道的、有3分吹成8分的,都要補起來。」

清單之一是騎馬。這是王偉忠小時候看「荒野大飆客」克林伊斯威特時就有的夢想:「一是羨慕他騎馬,二是好奇左輪槍六顆子彈怎麼殺死10個人。」學了快兩年,手機裡有影片為證,真和在美國開農場的朋友騎馬去超級市場買東西。

「這是我的夢,所以我很認真、努力在學。」原則上一周騎兩次,但他也有分寸:「60歲學騎馬,我不莽撞,但也不能過度小心,不然就學不會。」

王偉忠還想學英文,過去是靠「哈拉」唬人,信念是「英文不好但態度要屌」,但他反省:「到這個年紀,很多事要『落地』一點。」學好英文,還想去美國留學。

他還要多看一些書,把看過的再看一遍,一些書留下來、一些書丟了,他還真買了兩本數學的書,以為數學不是真的難,結果還是不行,「這就表示,老天爺給我一部分天才、一部分白痴,我雖然沒有找到天才的部分,至少證明數學這部分白痴。」

王偉忠對心理學有興趣,想去補個學分,剛好結合自己40年的電視經驗,「華人明星很可憐,沒有一個心理醫生告訴他們怎麼面對起起伏伏。我的資格夠老、而且我挺能說的。」

雖已是花甲之年,「我還是那個好奇的孩子,想做的事還是很多,但不逞強了。」王偉忠說:「60歲以後,因勢利導,看風怎麼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