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動享生活

日常生活的塑化劑 你碰到多少?

你家的小朋友常喝手搖飲料嗎?手搖飲料的塑膠杯是日常生活時常忽略的塑化劑來源。還有哪些日常生活會接觸到的塑化劑?趕快來看看!

聯合報/修瑞瑩、林巧璉、王秀琳 製作
圖/本報資料照
2015.06.01

成功大學團隊耗時3年,完成國內第一個塑化劑讓幼童性早熟的研究,發現幼童體內塑化劑多來自飲食。特別是塑膠容器盛裝熱食、加熱食物包覆保鮮膜,塑化劑含量暴增5至10倍;吃一個用塑膠容器裝的微波便當,加一杯500CC塑膠杯飲料,就超過一天塑化劑耐受量。


一天一杯搖搖杯 女童性早熟

研究針對成大門診的71名性早熟女童,測量體內塑化劑濃度,發現塑化劑愈濃,蛋白質「kiss peptin」的濃度愈高,體內黃體激素等雌激素的濃度也愈高,性早熟的情況愈明顯。而這些個案的塑化劑濃度大約是一般女童的1.2倍至2.4倍。
成大環境微量毒物研究中心主任李俊璋表示,塑化劑對幼童的影響顯而易見,但家長往往輕忽,團隊居家調查時,發現性早熟個案幾乎每天都要喝杯塑膠杯茶飲,令人搖頭。

兒童勿近! 可能有塑化劑的9種物品


巧拼地墊不能用? 毯子區隔小妙招

許多塑膠製的日常用品都可能有塑化劑,包括幼童必需品奶瓶、玩具等,學爬行的孩子更成天與巧拼地墊為伍。專家建議,地墊上可以鋪上毯子,避免孩童直接與地墊接觸。

塑膠製品裝熱食 塑化劑增2-3倍

李俊璋表示,「多數個案每天都喝用塑膠杯盛裝的茶飲、豆漿」,研究顯示以塑膠杯、碗、袋裝熱食,會使塑化劑溶入食物的量增2到3倍。

另外,塑膠製品不適合高溫,溫度過高就可能產生塑化劑,如塑膠袋裝熱食、保鮮膜覆蓋熱食,以及使用塑膠碗筷都應該避免。


遠離塑化劑 你可以這麼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