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台灣30年 台中電廠的美麗與哀愁
「只要天氣好,從國道上遠遠就能看見火力發電廠的五根彩色煙囪。」台電人形容。 「如果天氣不好、或空氣汙染嚴重時呢?」記者反問。

「紫爆」、「PM2.5」、「霧霾」這幾個與空汙相關的詞彙,近2年頻頻出現在媒體版面。

事實上,除了隨東北季風南下的大陸霾害,本地汙染源如工廠廢氣、汽機車廢棄等,也是造成中南部秋冬季,天空霧茫茫的因素。坐落於台中港南端、大肚溪出海口北側,擁有10部燃煤火力機組的台中火力發電廠(下稱「中火」),則成為各方指責的箭靶。
填一片海 鹽土種出一座電廠
「以前汪洋一片,漲潮是海,退潮後是沙灘。東北季風或颱風外圍環流接近,工地就飛砂走石,連路都走不了。」前台中火力發電廠廠長鄭仁和回憶。
在中火服務超過20年、前年退休的老廠長鄭仁和,是當年第一批進入廠區興建50人先遣部隊之一,建廠艱辛,只有真實體會過才知道。因應民國七十年代中部地區工業用電需求大增,考量以水力電廠為主的中部地區,僅能仰賴「北電中送」或「南電中送」支撐,政府遂於1976年12月,核准抽取台中港航道的砂,以填海造陸、興建電廠。

當時參與早期工程與營運的員工在報到時,每個人都會發放一個露出兩隻眼睛、彷彿「藏鏡人」般的面罩,廠長賴如椿笑說,一開始還不懂面罩的用處,到了廠區吃了第一口沙就馬上明白它的大用。
中火廠建廠初期,工作人員須戴面罩才得以抵擋海埔新生地被捲起的飛砂走石。圖/台中火力發電廠提供
鄭仁和笑稱,那時派去支援中火工程的,大多是在各廠服務10年以上的「各路英雄好漢」,但工地現場不要說辦公大樓,幾乎什麼都沒有,員工只能以宿舍為辦公室,且電廠試運轉不能中途喊停,往往工作結束都是清晨三、四點,累了就在宿舍席地而睡。

此外,因當年中火採用的是全台最新設備,失敗了丟台電的臉,更攸關台灣供電穩定與經濟成長。鄭仁和表示,中火的第一任廠長謝維錦特別開闢了「謝氏研究所」,帶著副廠長、經理到處去找資料、翻譯國外機械用書,每天給員工上課2小時,力求試運轉順利。
經過三年多的建設,中火第一部機組於1980年12月商轉。中火建廠先遣部隊之一、時任值班主任、現任副廠長黃健民回憶,在電廠正式併聯發電的那一刻,整個電力控制室雷聲大動,全場爆出「哇!」的慶賀。

「大家辛苦了這麼久,坦白講心情是非常激動的。」黃健民說,以現在的工程技術來看,興建中火或許很簡單,但在20、30年前真的是「人定勝天」。
年燒千噸煤 PM2.5紫爆箭靶
踩過厚厚的煤粉堆,在轟隆巨響的燃煤輸送帶旁,台電人員忙著檢查轉動中的機器,確保一顆顆剛從碼頭卸下的煤炭被順利運往五根色彩斑斕煙囪聳立的中火。

每天要燃燒5萬公噸煤料的中火,是全台最大的火力發電廠,廠長賴如椿指出,目前有10部發電量為55萬瓩的燃煤氣輪發電機組,及4部、發電量為7萬瓩的緊急氣渦輪發電機組,與2座太陽光電機組,總發電量為578多萬瓩,是世界級的大火力發電廠。專屬運煤碼頭每年近300艘的運煤輪進出,去年(2015)一整年用掉1785萬公噸的煤料。
運煤輪停靠在中火專屬碼頭,再透過輸煤帶直接將煤料運往發電廠。圖/台中火力發電廠提供
這樣的發電量,讓中火成為支撐臺灣基載電力(可24小時穩定供電的電源)不可或缺的角色,去年一整年供應電量達421.8億度,占全台發電系統19%。賴如椿說,「基本上中火現在10部機組,有2部的電力送往台北,若有2部機組跳機,台灣馬上限電。」

擔起了發電重任,但中火大量燃燒煤炭發電,排放的氣體含細懸浮微粒PM2.5等廢氣,被指為空氣汙染的幫兇,外界的環保呼聲逐年增加。
內部員工:我們也想用天然氣
走進高聳煙囪下的運轉大樓,煤塊源源不絕的從貯煤場運入,轟隆隆隆的進到鍋爐室,化成灰,產生熱,讓水汽化,推進渦輪,轉動發電機。整座鍋爐達11層樓高,最高樓層的溫度長年達50度,走在通道上白煙依稀可見,但空間寂靜,是巡檢人員每天都要歷經的三溫暖。

曾是臺灣建設時期的明星,中火近年社會地位不再像以前一般光榮,被質疑排放出大量罹癌物質PM2.5。在每年11月至隔年3月,因空氣擴散條件較差,一旦PM2.5紫爆,中火常被要求降載。全台最大的火力發電廠,陷入發電與環保的拉鋸中。

「現在我們把煤都磨成很細的煤粉,提高燃燒效率,加上選煤與脫硫設備,排放出來的汙染物已經降到很低了,因此才會看不到(煙)。」中火廠長賴如樁說。

為了降低排放,台電也研議以天然氣取代部分燃煤發電。面對外界要求全面換用天然氣的呼聲,賴如椿說,「問我們的維修人員換不換燃氣發電,第一線接觸汙染物的他們絕對贊成,整體維護上與燃煤相比,簡單得多。」但考量到國家整體能源政策,必須分散單一能源的風險,因此多元能源的配置也是考量項目之一。
電價低廉,是火力機組被廣泛運用的主因之一。據台電公布的去年自發電力成本顯示,除火力燃油價格較高,每度電價為4.34元,火力燃煤每度電價僅1.21元,遠低於太陽光電的每度9.44元,以及風力發電的每度2.5元。少了便宜燃料燃煤,改採其他如燃油等成本較高的燃料,其發電成本是全民負擔。
坐實空汙之名 降載的兩難困境
中火隨著時代進步,但是這樣的努力仍被質疑不夠。中興大學環工系教授莊秉潔曾評估中火的汙染物排放量與風向,估算電廠貢獻給各地的PM2.5濃度,算出一個驚人的數據—台中火力電廠造成全台每人平均壽命減損15.1天。

台中市去年三讀通過「台中市公私場所管制生煤及禁用石油焦自治條例」,4年內要減少生煤使用量40%。儘管跟雲林縣禁煤條例一樣被經濟部與環保署質疑抵觸能源法,但台中市政府即將於7月底展開稽查。中火的10部燃煤機組,未來命運懸而未決。

「坦白講,台中火力電廠有沒有汙染?有」。黃健民說,「與環保團體溝通時,我從來不會講中火沒有汙染,可是,騎機車也有汙染、講話也有汙染,怎麼會沒有汙染呢?」

黃健民強調,20年前的環保設備,沒有現在的科技設備,沒有FGD(排煙脫硫)、只有一個集塵器,有什麼科技,台電就走什麼科技。「可是就像幫老車裝上新設備一樣,總是還要磨合」。

「以前如果出去,一轉回頭如果看煙囪沒有冒煙,趕快衝回來,代表沒有發電嘛!現在不是,看到冒煙也要趕快趕回來,就是出事了。」中火副廠長黃健民表示。
中火因應環保責任增設天然氣發電機組,但成本與發電量是一直以來的兩難壓力。
在壓力下,中火去年開始配合PM2.5議題而降載。講到這個,賴如樁面露難色,因為中火配合降載,被環團認為坐實了中火不夠環保的質疑。

賴如樁說,「我們真的很兩難」。雖然符合排放標準,但是國營事業有友善環境的責任。「降一定是對環境友善,這是國營事業要擔的責任」。但是民營事業是不會理會的,就有業界跟他抱怨「符合標準,為什麼一定要降?」
老煤廠責任 環署仍在研究
面對空汙原兇的質疑,降載機制於去年啟動。不過,中火也納悶「怎麼降載後還是會紫爆?」少了便宜燃料燃煤,改採其他如燃油等成本較高的燃料,其發電成本是全民負擔。

雖然中火被質疑是空汙原兇,但吊詭的是,據台中市政府環保局與台電委託崑山科技大學所調查的結果顯示,中火對台中市及中部地區空品區PM2.5的影響均在百分之一以下。

不過,各方對中火的PM2.5「貢獻度」,說法不一。環保署正在進行一項研究,要釐清中火的空汙責任到底有多重。

中火今年底也將啟動一項經費高達九十二億的空汙改善計畫,替最老的一到四號機組新陳代謝,提高排放品質。例如,煤粉將磨得更細,過去一吋空間中若劃設兩百格篩網,煤粉磨細標準是通過七成五,未來將提高成八成。

如果這項計畫順利通過,也許,電力跟環保不一定會衝突。
邱菀仁、高詩琴、許正宏、張心慈、鄭偉廷、蔡幸怡、呂紹齊、蘇士堯、魏妤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