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高雄那瑪夏到巴黎 看台灣綠建築如何站上國際
從高雄那瑪夏到巴黎
看台灣綠建築
如何站上國際
「台上一分鐘,台下十年功」。台灣綠建築重要推手台達,由台灣出發,在全球打造一棟棟MIT綠建築,從偏鄉高雄那瑪夏前進到流行時尚之都巴黎,站上國際舞台,靠的不只是工法,還有十年的堅持。

去年12月,台達集團將十年蓋成的20餘棟綠建築帶進巴黎大皇宮,讓全世界為之驚豔。這場國際級展覽將在9月24日在台北華山文創園區展出。

讓巴黎人深感震撼的高雄那瑪夏民權國小,如今也意外成為許多建築迷必訪景點。讓我們透過影像一探究竟。

LINE分享給朋友


災後重生 圖書館撲鼻木頭香
災後重生
圖書館撲鼻木頭香

頂著30幾度高溫,四輪傳動車沿著台29線高速前進,經過那年被土石流沖過的小林村、幾乎被填平的民權國小舊址,不久後巔簸地彎上民權平台,駛進民權國小新校舍,目光立刻被一棟外型有如曼陀羅花般綻放的木造建物吸引。


這是學生們平常最喜歡來的圖書館,一名小女生笑說:
新圖書館看起來好像變形金剛,好酷!還有木頭的香味。
2009年,莫拉克風災重創高雄市那瑪夏區,民權國小遭土石掩埋,台達捐贈重建,讓綠建築新校舍重新坐落在那瑪夏區瑪雅村的民權平台上,利用高山日照強,架設太陽能光電系統,這座綠建築小學至今獲得許多建築獎項與節能認證,成為台灣最著名的低碳校園之一。

賦予這座綠建築靈魂的建築師郭英釗,過去曾操刀設計北投圖書館、花博新生三館,讓一座座環保綠建築,逐漸在台灣出現,也讓綠建築永續經營的概念,在這片土地上開枝散葉。
那瑪夏民權國小完整影片請至此

台灣柳杉 在地建材蓋圖書館

走進圖書館,木頭香氣撲鼻而來。建造民權國小圖書館的木材,全數來自當地的台灣柳杉。郭英釗說,易受極端氣候衝擊的台灣,應多以自然建材打造建築空間,除了「固碳」,也降低運輸的碳足跡。

思考建築風格時,郭英釗也考慮到原住民的文化內涵,如木造圖書館的造型發想,即來自基地開滿的曼陀羅花。此外,許多校舍都採用原住民常見的「高腳屋」,二樓還以竹子做為圍欄裝飾,既是低碳建材,也是南鄒族的文化意象代表。

新校舍天花板紋路、外牆壁畫設計都融入當地原住民文化。

用風災漂流木打造的太陽圖騰,與太陽能光電系統巧妙結合。

綠校舍兼避難所 自足發電達14天

建築團隊採用綠建築手法,在新校舍屋頂設置天窗、鋪設隔熱岩棉,讓室內冬暖夏涼,大幅減少空調使用,與同規模校舍相比,每年節能效益高達73%。更利用山上的日照與風力,增加太陽能與風力發電,一年可減少65%電費,約省下25萬元,成為全台第一座達到「淨零耗能」、也就是發電量超過用電量的校園。

天災來臨時,學校中庭可作為避難大廳,將周圍教室的折疊門開啟,可與中庭空間結合,就如同家中的客廳與房間。

除了節能減碳,那瑪夏民權國小還能作為社區避難中心,郭英釗說,過去遇到天災,居民大多狼狽地擠在體育館打地鋪,因此,他在民權國小新校舍設計龐大的室內空間,讓一間間教室成為房間。學校並預存食物和用水、以及再生能源系統,一旦台電輸電線路中斷,仍可自給自足使用7天,若加上備用的柴油發電機,供電時間還可延長到14天。
人類在這個生態系裡面從來不是單獨存在的,是我們對大自然、對生態系的依賴,所以事實上綠建築是回歸到這件事情。
─建築師 郭英釗
就如郭英釗所說,綠建築應回歸到大自然本身,那瑪夏民權國小的災後重生,說明人類在面臨氣候變遷時,如何在建築上做出調適與應變,並結合當地自然與文化和諧共生。
22個綠建築故事 綻放巴黎 感動北京
22個綠建築故事
綻放巴黎 感動北京

什麼樣的綠建築展,能讓巴黎人為之驚豔?現在,在台灣也有機會親眼看到了!

台達用十年時間,蓋出20餘棟綠建築,更將這些綠建築搬進巴黎大皇宮,舉辦世界級展覽,讓全球看到台灣;也在北京清華美院展出,讓建築與中國美學對話。展覽9月24日搬回台北,展中運用互動多媒體與投影,搶先公開部分綠建築影音亮點。


台達永續之環

這座高10公尺、寬70公尺的巨大環形燈體,是2013年新竹台灣燈會展覽式綠建築。以可重覆回收的鋼構為主體,外層包覆竹架,內層鋪設投影布幕播放影片,以易經「恒」卦為主題,取其「日月得天而能久照、四時變化而能久成」意涵,請書法家董陽孜題字,闡述永續理念。

「台達永續之環」綠在哪裡?燈會結束後,建材完全回收:投影布幕做成環保袋、LED燈圈成為台中科博館前的大型蝴蝶裝置藝術,就連當時為擺放12台投影打造的螺旋結構體,在台南社區大學化身綠能小屋,重新漆上橘白色外觀,成為兩層樓的「家」,可煮飯睡覺,讓人體驗一天零碳生活,在9/24台達綠築跡展中也會實體展出。
台達永續之環完整影片請至此

成功大學孫運璿
綠建築研究大樓

以「諾亞方舟」為靈感打造,屋頂花園葉子形狀的太陽能板,上面的大瓢蟲成為視覺亮點。演講廳裡的「浮力通風塔」,從講台下的風口引進涼風,熱空氣由觀眾席後方三個風口排出,連接壁爐式的大煙囪,讓室內對流降溫,每年可減少5個月空調用電,2014年節能高達70%。每坪8.7萬元的平實造價,是老百姓都負擔得起的平價綠建築。

台達台南廠

回顧台灣近年刮起的綠建築風潮,台達台南廠可說佔有重要的歷史地位。2006年,它是第一座全數通過內政部EEWH評估系統九大指標的綠建築,不久成為首座獲得「黃金級」綠建築標章的廠辦,2009年,台南廠更升格為「鑽石級」綠建築。這座綠廠辦應用許多被動式節能設計,透過空間規劃手法,如天井、氣窗,加強採光通風,比一般科技廠房節省了最多38%的能源與50%的水資源。

吳江中達低碳示範住宅

不只有綠廠辦、綠校園,連住家也能夠是綠建築。坐落於江蘇吳江同里湖畔的「中達低碳示範住宅」,為2011年台達盃太陽能設計競賽優勝作品,台達將此作品實地建設,藉用畫家吳冠中畫作的江南水鄉建築「粉牆黛瓦」特色,採用「垂直村落」設計概念,波浪型斜牆的應用,讓每一戶同時能擁有住宅的向陽面和遮陽面,活用太陽能,打造出舒適的居家空間。此建築預計2016年底完工。
台灣綠建築 站上國際的推手
台灣綠建築
站上國際的推手

一切都源於一本書的啟發。被譽為「台灣環保節能教父」的台達集團創辦人鄭崇華說,只要對環保有幫助,都從自己做起。鄭崇華以意志力,將個人的環保信念實踐成為企業的影響力。


自2006年台南廠綠建築落成後,台達的綠建築之路,一步一腳印走了10年。

台達從2007年開始,每年派員參加氣候峰會,從一開始在會場到處探路、蒐集資訊,利用一張張傳單,向參加民眾宣傳台達環保節能理念,直到2012年才取得正式觀察員身分,2014年再向前邁進,不只旁聽,還得到周邊會議主辦權,去年更前進大皇宮參展,成功向國際展示台達節能減碳的企業努力。

一本書 開啟台達綠建築之路

生產電子零件起家的台達電,為何想做綠建築?源起是2002年時,鄭崇華讀到「綠色資本主義」(Natural Capitalism)一書,書中提到的綠建築概念令他印象深刻,「這跟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人家能做,我們也該做。」
鄭崇華談投入綠建築初衷訪談影片請至此

2004到2005年間,他帶領台達電同仁,走訪泰國、德國等地參訪綠建築。回台後,適逢台達準備在台南科學園區建造新廠辦,他便決定,新廠辦要打造成綠建築。2006年,他在台達催生首座綠建築,綠蔭扶疏的台達台南新廠,是台灣第一座獲得「黃金級」綠建築標章的廠辦,後來經過改善,2009年升格為「鑽石級」,從此他更定調往後所有新的廠辦都要是綠建築。

2004到2005年間,鄭崇華帶領台達電同仁前往國外,學習最新的綠建築知識。

由泰國建築師Soontorn Boonyatikarn設計的Bio Solar Home,鄭崇華前後就去參訪過四次。

台達最新落成的美洲總部符合LEED白金級規範,應用地源熱泵技術,預期成為加州Fremont首座淨零耗能的建築。

2004到2005年間,鄭崇華帶領台達電同仁前往國外,學習最新的綠建築知識。

由泰國建築師Soontorn Boonyatikarn設計的Bio Solar Home,鄭崇華前後就去參訪過四次。

台達最新落成的美洲總部符合LEED白金級規範,應用地源熱泵技術,預期成為加州Fremont首座淨零耗能的建築。

你相信它,即使失敗了,你還願意繼續去嘗試,我相信是有機會的。
─台達集團創辦人 鄭崇華
鄭崇華被譽為「台灣環保節能教父」,也是環保節能的先行者,並從個人的生活做起。他在2004年時,就自行從國外引進全台第一輛油電混合車當作代步工具;他並換掉家中耗電的冰箱,甚至儘量要求公司餐廳不要提供牛肉,他個人也少喝牛奶,鄭崇華認為,只要對環保有幫助,都應該從自己做起。因此,只要能走路,他就不會坐車。

鄭崇華除了身體力行節能減碳,更將這種精神帶進台達,他認為,綠建築是未來解決地球暖化問題的重要方式之一。經過10年的拓展,他讓全球看見台達「環保 節能 愛地球」的理念,以及持之以恆落實的企業精神。鄭崇華說,節能在台達絕不是口號,台達不但已經做到,還會繼續努力下去,追求更好的效果。


LINE分享給朋友

文/侯俐安、詹惠珠、蔡佩蓉
圖/程宜華
網頁製作/蘇士堯、徐士雅、楊殿宏
資料提供/專題合作 台達集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