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動看政經
北市內湖隨機殺童案,讓廢死爭議再度引起討論,其實從數據看台灣死刑,不僅執行數少,甚至連死刑判決也快絕跡,台灣並未廢死,但現況已是接近廢死狀態。

聯合報/張幼芳、邱立雅、陳建名、張心慈 製作
資料來源/法務部
圖/報系資料照

歷年死刑定讞與執行人數

資料來源:法務部 (灰底為時任法務部長)

死刑執行 近年個位數

法務部資料顯示,近20年每年死刑執刑人數,從1997年的38人高峰,降至這幾年皆5、6人,2006年到2009年還有4年空窗,死刑槍決掛零。在這扁政府末期、馬政府前期,法務部長王清峰任內因為堅決不執行死刑,甚至因此下台。

死刑定讞 近年快絕跡

再看2003年到2015年,這13年經最高法院判決死刑定讞81人,亦即死刑定讞每年平均6.2人。但從2014年起,死刑定讞人數只剩1人,去年更掛零。台灣雖然仍有死刑,但已經不在許多法官的選項內。

台灣死刑變少,是因為重大刑案減少?社會祥和嗎?恐怕未必。

從2012年台南湯姆熊案、2013年醃頭案、2014年鄭捷案、2015年文化國小女童遭割喉,到今年3月28日內湖4歲「小燈泡」慘遭斷首,兇嫌不但手段凶殘,其中4案還是人人恐慌的「隨機殺人」,造成社會巨大陰影。但除了去年鄭捷一審被判4個死刑,湯姆熊案一、二審及更一審都是無期,醃頭案及今年二月宣判的文化國小女童案,都是無期徒刑。

死刑槍決 多在大案後?

每有重大刑案,社會總掀死刑存廢爭議。細看近年執行死刑的時點,比對重大刑案發生的時間,似也透露這種社會氛圍。

女童遭割喉 隔月6人伏法

2015年5月29日,北市文化國小女童遭翻牆入校的龔姓男子殺害,隔月即將6名死刑犯執行死刑,被認為是為平息女童案引發的民怨。

太陽花學運後 5囚槍決

2014年初發生太陽花學運事件,法務部長羅瑩雪在4月底首批死刑令,5名死刑犯槍決,外界質疑是為安定民心。

醃頭案隔月 6人伏法

2013年3月15日,嘉義水上鄉一間公廁裡發現一顆女性頭顱,爆發醃頭案,陳姓嫌犯將自己妹妹頭顱割下,棄置公廁。隔月19日,6名死刑犯伏法。

湯姆熊殺童案3周 6人槍決

2012年12月1日,台南湯姆熊發生隨機殺童案,曾姓嫌犯誘騙男童到男廁殺害。這次是3周後,不到一個月,6名死刑犯遭槍決。

案發到伏法 平均隔10年

死囚從案發到執行,長短不一,不管社會氛圍或主政者意向,平均還可活近10年。

法務部自99年迄今每年各執行1次死刑槍決,從案發日到執行日的平均時間為9年11月,其中最長者為28年。過去5年從犯罪到槍決,最短的是2年7個月。

馬簽兩公約後...死刑反重啟

弔詭的是,總統馬英九在2009年時簽署了《經濟、社會與文化權利國際公約》與《公民與政治權利國際公約》,遵守聯合國世界人權宣言的具體條文,宣示保障國人人權的決心。

當時已經連續4年暫停執行死刑,在簽署了兩公約之後,隔年2010年4月30日,當時的法務部長曾勇夫批准執行死刑,4名死刑犯遭槍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