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轉公廁 你還要暫時停止呼吸嗎?
Top Bar

翻轉公廁
你還要暫時停止呼吸嗎?

LINE分享給朋友

官方評比99%優等,你信?

清明連假期間,日月潭玄光碼頭人聲鼎沸,觀光客下了船找廁所,但打開女廁的門,「唉唷」一聲,來自雲林的林小姐忍不住皺眉,再換隔壁一間仍是一樣,內急的她,還是忍著髒亂進去了。

環保署統計,全國建檔管理公廁7.8萬座,包括交通場站、觀光地區及風景區、加油站、公園、市場、森林遊樂區、餐廳、娛樂及文化育樂活動場所。環保署說,全國列管公廁高達99%以上經評比屬「優等級」以上。但為何不少公共場所、車站、觀光地區的廁所,卻是髒亂得令人難以想像?

公廁評分 民眾給及格邊緣

聯合報系「願景工程」在今年5月進行全國民調發現,國人對公廁乾淨度的評比僅在及格邊緣。

民調結果顯示,若「1分」代表非常不乾淨,「10分」代表非常乾淨,國人對公廁乾淨度平均給分為5.5分,僅在及格邊緣。調查顯示,隨著教育程度愈高,受訪者對國內公廁的評價就愈低。

15-49歲民眾:介於5.2~5.5分之間,50-59歲民眾:平均6分,60歲以上民眾:平均6.3分。
學歷小學以下:平均6.5分,大學以上:降至5.3分。



十年公廁改革 漏了什麼?

環保署自2008年實施「推動台灣公廁整潔品質提升計畫」,今年再推出衛生紙丟馬桶政策,希望提升公廁品質,但國人對公廁為何還有那麼多抱怨?

專家說,這是因為公廁硬體沒到位,使用者的如廁文化也要加強。台灣腹地小、公廁不足,使用太過頻繁,造成廁所易阻塞,無法徹底清潔、有異味。另外,不少老舊建築的管線口徑較小,導致管線歪曲,也容易造成馬桶阻塞。台灣衛浴文化協會理事長游明國一針見血的指出:

要翻轉公廁文化,不只是增添硬體設備,國人還得養成良好的如廁習慣,而如廁文化的建立,必須靠推廣與教育。


不少清潔員 邊清洗邊掉淚

有18年清潔工作經驗的清潔公司主任王菊春說:如廁不對準便斗或馬桶,不論男女都搞得「尿花四濺」;女性擔心坐式馬桶不乾淨,就直接站在馬桶上,位子沒對準,排泄物就大在馬桶蓋上;也有民眾使用蹲式馬桶,卻反方向、倒過來上廁所,排泄物沒有入便池,就留在蹲式馬桶頭上…

王菊春說,曾遇過民眾上完廁所後,竟在廁所牆壁上塗滿自己的排泄穢物,出來後還在洗手台洗沾滿大便的雙手,當場被清潔人員撞見。即使是這樣的「現行犯」,也不能與使用者起衝突,當場什麼都不能說,只能默默拿起清潔用具,用水擦拭清洗乾淨。她坦承,不少清潔人員邊洗邊掉淚,有的則笑笑說「當作消業障」。
清潔公司總監董明遜表示,廁所髒臭的原因,除了民眾上廁所對不準馬桶和便斗之外,國人幾乎不習慣帶手帕,洗完手沒有擦乾手,即使廁所內有烘手機也不愛使用,就直接把水甩在地上。廁所使用頻率很高,若每個人都甩水在地上,地板就一直溼答答的,洗手的水、沒有對準外漏的尿水,透過鞋子踩來踩去,廁所「不乾就不淨」,且會飄出異味。

63.6%女性無法接受馬桶或小便斗不乾淨,26.6%女性無法接受垃圾桶滿了。
29.4%男性難以忍受公廁味道很臭,略高於女性(25.4%)4個百分點。





軟硬兼施 翻轉公廁文化

台灣衛浴文化協會理事長游明國表示,衛生紙丟馬桶的政策,大方向是對的,國外也這樣在做,公部門應該推行,至於建築結構的技術問題,也位必須克服。國人若擔心阻塞水管,就要提高公廁的清潔頻率「怎麼可能使用了不清理,卻想要馬桶水管通暢?」

游明國說,汙水管4吋的規格,國內外皆然,馬桶出去的水管,要有一個洩水的坡度,但早年的建築,並沒有精確地按圖施工,一旦沒有做洩水的坡度與彎度,就會造成穢物排不出去。

中國科技大學永續建築中心主任陳海曙表示,一般沖水馬桶至少要有3公升的水量,才能把穢物沖走,但現在崇尚環保省水,有時候把沖水馬桶水量降到1.8公升,水量、加壓都必須考量。

曾到日本參訪廁所教育的游明國表示,日本學校教育從小學甚至幼稚園就開始重視廁所的使用與教育,他舉例,日本曾舉辦小學廁所研討學,教育學生如何愛護廁所、上廁所、清理廁所。

衛生紙丟馬桶 為何推不動?

環保署今年力推衛生紙丟馬桶政策,希望提升公廁垃圾桶被衛生紙淹沒的惡劣形象。但民調顯示,80.8%的受訪者說,使用公廁完會將衛生紙丟垃圾桶,丟馬桶的比率僅10.9%,顯示國人對政府推動的衛生紙丟馬桶政策,目前仍是觀望、甚至不配合。

男性將衛生紙丟馬桶的比率(16.6%)高於女性(5.4%)。
但隨著教育程度越高,丟馬桶的比率就愈高,小學以下學歷只有3.7%會丟馬桶,大學以上學歷有14%會丟馬桶。

曾到台北市立醫院系統看診的王小姐說,她曾遇到前一個人把衛生紙投入蹲式馬桶內,但沖不走,等她再拉沖水馬桶時,馬桶內的積水無法排除、不斷外溢,那次「水漫公廁」的恐怖經驗,讓她餘悸猶存。

台灣區造紙工業同業公會秘書長謝世平說,家用紙巾除了纖維的長短不同,功能也不同。例如,面紙用來擦汗、擦臉,在製造過程中會在紙漿裡加入溼強劑,消費者擦拭時才不會有紙的屑屑脫落,接觸皮膚的觸感也比較柔軟,但相對的就比較不容易被分解,因此不建議面紙丟入馬桶裡。

謝世平表示,正常使用狀況下,衛生紙丟入馬桶是可以被分解的;但比較擔心的是,老舊建築的管線比較彎取、管徑比較小,比較容易堵塞。

台灣公廁 緩緩進化中

公廁環境為人詬病,公部門透過友善空間、建築改良、企業認養三個面向提升如廁品質。

全台交通場站中,人潮最多、最繁忙的台北車站,過去最常被詬病的就是廁所老舊、骯髒;台鐵近年分階段改建老舊廁所,加上企業認養,民眾滿意度大幅提升。位在地下一樓的魔法1號公益廁所,就是台鐵和企業合作的範例之一,環境明亮、寬敞。

台中逢甲夜市旁的文修公園,兩棟平行的波浪狀的建築物,弧形線條的屋頂植滿草皮,走近一看原來是座超大公廁。文修公廁除了外觀,最大特色就是通風設計,建築師採取多層次牆面,空氣也能保持對流。走進廁所沒有異味,地板也很乾淨沒有水漬。


廁所,是國人素質的寫照,也是一面民族性品德與品味的鏡子。

《聯合晚報》將於6月19至23日,連續五日刊出「翻轉公廁」系列報導,一方面,找出國內公廁的問題,另一方面,借鏡外國經驗,除了督促公部門打造舒適的如廁環境,並且引領改變,建立深度及文明的如廁文化。希望讓國人進出公廁不再捏鼻皺眉,既提高公衛水準,也能讓台灣的形象加分。
LINE分享給朋友

文字:彭宣雅、何定照、李樹人、羅真、蔡佩芳、林庭瑤、林宸誼、杜宗熹、雷光涵、洪敬浤、魯永明、施鴻基、翁浩然、胡瑋芳、徐如宜、喻文玟、胡蓬生、季晶晶、張世杰
視覺設計:蔡佩芸、呂紹齊
影音:影音中心陳慧文、張益華、王彥鈞
攝影:楊萬雲、曾吉松、高彬原、陳嘉寧、洪敬浤、胡經周
網頁製作:李彥民、何令慈
監製:謝蕙蓮、王彩鸝、王茂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