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楊政勳、陳怡蒨 製作

插畫/董十行

資料來源/各區(鄉鎮)公所網站圖說台灣地名故事

你知道「鳳山的鳳是哪隻鳳」、「鳥松的鳥是哪隻鳥」、「車城的車是哪輛車」嗎?

 

台南將軍區,相傳因一位將軍而得名,又是誰呢?

 

地不在大,有人則靈。家不在多,只願你懂。

 

於是我們推出「台灣地名王」系列專題,願你我,都能「自 己 的 家 鄉 ‧ 自 己 懂」。

布袋的袋是哪個袋?

似布袋狀而得名。布袋舊稱「布袋嘴」,得名與布袋港之地形有關,因為布袋港突出於潟湖之間,商船出入宛如由布袋口進出,故稱布袋嘴。(嘉義)

竹崎的竹是哪支竹?

本鄉舊名「竹頭崎」,此有大面積的山坡地、多竹林。先民開墾砍伐後,留下遍地的竹頭,因此得名。(嘉義)

溪口的溪是哪條溪?

舊名「雙溪口」,因此地位於三疊溪與支流倒孔山溪兩溪的會合處而得名。西元1920年改為溪口迄今。(嘉義)

嘉義的嘉是哪裡嘉?

「嘉其忠義」之意。舊稱諸羅山,林爽文之亂時,由於諸羅城軍民一心堅守城廓,清廷為嘉許全城軍民義舉,乃將諸羅改名「嘉義」。(嘉義)

白河的河是哪條河?

跟白水溪有關。白河舊稱「店仔街口」,位居急水溪支流白水溪上游北岸,因為此地地質含有豐富的石灰岩層,使流經的河水顏色白濁,於是有白河之稱。西元1920年改稱店仔街口為「白河」。(台南)

官田的田是哪片田?

舊名「官佃」,荷據時期,此地屬於王田,即政府田地。明鄭明鄭時期將王田改為官田,交由文武部屬招募佃農屯墾,逐漸形成漢人聚落,故稱「官佃」。(台南)

新營的營是哪個營?

跟軍營有關。鄭成功的部屬原本在鹽水鎮舊營里一帶屯田開墾,稱為「舊營」。後來漸向東發展,在今日新營市一帶設置新的軍營與聚落,將此新的軍屯區稱為「新營」。(台南)

將軍是軍是哪個軍?

「將軍」之名,傳由施琅將軍而來。清朝水師提督施琅因攻討鄭氏有功,清廷於是將東起烏山頭、西至馬沙溝之埔地授予施琅,因而有「將軍庄」之名,日據時期沿用將軍庄,光復後改為將軍鄉。(台南)

關廟的廟是哪間廟?

跟關聖帝君有關。清朝康熙時期漢人在此設立「山西堂」,主祀關聖帝君,廟堂一帶便稱為「關帝廟街」,西元1920年易名為「關廟庄」,光復後設「關廟鄉」。(台南)

楠梓的梓是哪個梓?

舊名「楠仔坑」,早期因溪邊遍植楠木,為楠木集散地而得名。日據時期縮寫為楠梓,沿用迄今。但市民對於帶有鄉土味的「楠仔坑」,仍感到格外親切。(高雄)

鹽埕的鹽是哪裡鹽?

顧名思義,這裡曾是一片鹽田澤國,所以有「鹽埕埔」之稱。許多高雄市民仍習慣沿用這個稱呼,清光緒年間以築港挖出之泥沙將此地填平,才發展成繁榮的市街。(高雄)

苓雅的苓是哪裡苓?

「苓仔」是漁網之名,舊時為漁民聚居、曬網的地方。「寮」指簡陋小屋,所以這裡被稱為「苓仔寮」,後來雅其名為「苓雅」。(高雄)

小港的港是哪個港?

小港原名「港仔墘」,就是海港邊的小村落,因位於高雄潟湖南岸之鳳山港畔而名。後來鳳山港淤塞,成為不通舟楫的迷你港灣,故改稱小港。(高雄)

鳳山的鳳是哪隻鳳?

由於小港鳳鼻頭附近有一隆起的珊瑚礁台地,山勢如飛鳳張翼,稱為「鳳山」。清代取山名為縣名,稱為「鳳山縣」。(高雄)

鳥松的鳥是哪隻鳥?

白頭翁鳥。鳥松區之原始地名為「蔦松腳庄」,因昔日有一棵高大茂盛之雀榕樹木,「榕」,台語稱「松」;又由於樹上棲息著白頭翁鳥,故取其名為「鳥松」。(高雄)

岡山的山是哪座山?

此地舊稱「竿蓁林」或「阿公店」。阿公店之地名,傳說曾有一個老翁在此地開設店鋪,為路人提供食物、草鞋、茶水等,非常受到歡迎,於是稱此店為「阿公店」。後來因此地有大岡山、小岡山,故定名為「岡山」。(高雄)

梓官的官是哪個官?

「梓」為木匠,昔日此地造船業發達,尊稱造船的木匠師傅為官,而有「梓官」之稱。另一說為明鄭渡台時,有福建漳州籍富豪王梓率人到此移墾,因頗得眾望,而被尊稱為梓官。(高雄)

前鎮的前是哪裡前?

清領時代,土匪猖獗,府縣設哨置鎮守於此,乃有「前鎮」之名。或根據台灣通史,本區為明鄭時代,大竹里中提督前鎮屯墾之所,因而得名。(高雄)

萬巒的巒是哪裡萬?

大武山翠峰綿延如「萬」座「巒」峰。先民初墾時遂以此命名。(屏東)

車城的車是哪輛車?

牛車的意思。早期墾民跟原住民常發生衝突,當時車城至海口間沿岸盛行燒製木炭,有搬運木炭的牛車駐列,墾民遂利用牛車作為防禦,因而改稱「車城」。(屏東)

高樹的樹是哪棵樹?

原名「高樹下庄」,因村落中有一高聳的木棉樹而稱之。清代客家移民到此開墾,在當地樹林建立村落,曾取名叫大樹村、大埔村,西元1920年改名為「高樹」。(屏東)

林邊的邊是哪裡邊?

早期此地樹林茂盛,移民選在樹林邊開闢家園,因此取名「林仔邊」。西元1920年,改名「林邊」。(屏東)

枋山的山是哪座山?

又寫成「崩山」,據說是因為早期常發生山崩而得名。日據時代枋山屬高雄「洲」恆春「郡」之管轄,台灣光復後改為鄉。(屏東)

恆春的春是哪裡春?

四季如春之意。清同治年間,牡丹社事件後,沈葆楨奏請設縣,因此地一年到四季都宛如春天,於是取名「恆春」。(屏東)

枋寮的寮是哪個寮?

木板修築而成的住屋。早期此地有許多天然林木,清代漳州人來此伐木為生,並以木板修築搭寮居住,故命名為「枋寮」。(屏東)

註:西元1920年,日據時期的臺灣總督府改正地方制度,將臺灣西部十個廳改制為五個州(臺北州、新竹州、臺中州、臺南州、高雄州),部分臺灣古地名,也隨之更動,此為台灣地名史上的大變革,許多地名也沿用至今。

蒸汽火車行走在早期的阿里山鐵道上,別有一番美感。圖/嘉義市立文化中心提供

西元1979年,台灣縱貫鐵路電氣化工程竣工,全線由基隆至高雄通行,鐵路局在高雄車站舉行通車儀式。

西元1968年,第23屆台灣省運會聖火抵達高雄市,圖為高雄市街景。

恆春早期景觀,透露先民生活的點滴。圖/墾管處提供

台南麻豆國小百年前是借用文昌祠上課,文昌祠是麻豆國小前身。

民國75年的高雄市中正體育場。

延伸閱讀:台灣地名王 北部篇 延伸閱讀:台灣地名王 中部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