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進黨30歲 從黨外到巔峰的下一步?

民進黨30歲

從黨外到巔峰的下一步?





民進黨30歲
從黨外到顛峰的下一步?

從黨外時期「沒有黨名的黨」,到冒著被查禁、鎮壓的風險成立「民主進步黨」,9月28日是民進黨創黨30年黨慶。三十而立的民進黨,正處於權力巔峰時期,不但中央執政、國會過半,並有地方縣市過半執政的優勢。然而,全面執政的民進黨,如同黨旗上的台灣,面對的卻是新一階段的十字路口。

專題檢視民進黨現況、回顧台灣民主路,並剖析民進黨未來面對的問題。30年前,黨旗上的台灣,是民進黨抱持理想的投射。如今,民進黨在中華民國體制下執政,挑戰並未削減。

從逼退老國代、國會全面改選、總統直選、二二八事件平反、公投入法到轉型正義,是過去民進黨的政治主張,使得台灣從威權走向民主,也讓民進黨從邊緣走向主流,如今成為「全面執政」的執政黨。但蔡英文總統就任四個多月來,卻也面臨內、外部嚴峻挑戰。

LINE分享給朋友

獨家老照片 回首30年






1970
1986

黨外時期

1970年代後「黨外」一詞逐漸成為專有名詞,泛指非國民黨籍的反對人士。

1977年的地方選舉,黃信介、康寧祥串聯全台黨外候選人打選戰,黨外聲量壯大,11月19日投票日當天的中壢事件,更開啟往後街頭運動序幕。

1979年爆發美麗島事件,警方大舉逮捕黨外人士,包含多名美麗島雜誌社成員,進行軍事審判。此事件揭開了民主運動狂飆的八十年代。

1980年3月,高雄美麗島事件於警備總部軍法處開庭,被告張俊宏(左一後戴眼鏡者)、黃信介(左二手持外套者)、陳菊(左三裙裝)、姚嘉文(中白襯衫)、施明德(右三蓄鬍者)、呂秀蓮(右二裙裝)與林弘宣(右一)於法庭接受審判情景。
1986
7.15

解除戒嚴,開放黨禁

1986年8月16日晚上,「黨外公政會」及「黨外編聯會」在台北中山國小擴大舉行「行憲組黨促進說明會」,南北各地無黨籍人士上台鼓吹組黨,諸多民眾到場聽講。

9.28

民進黨圓山創黨

「1986 黨外選舉後援會」於圓山飯店展開,游錫堃擔任主席,謝長廷提出「民主進步黨」為黨名,132 位與會人士發起組黨。會後,組黨發起人費希平宣布民主進步黨正式成立。

1986年9月28日,游錫堃(圖左起)、謝長廷、顏錦福、費希平、尤清、黃玉嬌等人在台北圓山飯店集會,對外宣布成立「民主進步黨」。

11月

首任黨主席 / 江鵬堅


11.30

桃園機場事件

列為政治黑名單而流亡美國的多位黨外人士,在民進黨成立之後希望回國,但在桃園機場被阻擋入境,群眾在機場外進行遊行示威並聲援異議人士回台,與軍警發生衝突。

1986年12月2日,被政府列入美麗島事件「黑名單」的許信良,以化名搭乘菲律賓航空班機抵達桃園中正機場,企圖闖關入境,但遭機場航警局人員識破,他隨後搭乘原班機飛回馬尼拉。
1987
12月

第二屆黨主席 / 姚嘉文

1988
1.1

報禁解除

1988年1月1日報禁解除,聯合報報版公告。

10月

第三、四屆黨主席 / 黃信介

1990
3月

野百合學運

近6000名大學生集結於中正紀念堂廣場靜坐,提出解散國民大會、廢除臨時條款、召開國是會議,以及政經改革時間表等四大訴求。時任總統的李登輝允諾學生,隨即召開國是會議,並於1991年廢除《動員戡亂時期臨時條款》,結束萬年國會運作。

1990年3月29日,學生集體靜坐中正紀念堂廣場,盼透過群眾力量促使執政黨改革。圖為學生們搬運象徵學運精神的大型「野百合」。
1991
5月

萬年國會走入歷史

國民大會通過廢止《動員戡亂時期臨時條款》,國民大會、立法院、監察院的第一屆委員全體退職,萬年國會走入歷史。

中華民國憲法增修條文及廢止動員戡亂時期臨時條款案,1991年4月22日上午在國大臨時會三讀會中以壓倒性多數表決通過。
1992
1月

第五屆黨主席 / 許信良


5月

修正《刑法100條》

廢止《懲治叛亂條例》,政治犯走入歷史、修正《刑法100條》言論內亂罪,象徵言論自由落實。

刑法一百條修廢抗爭引發的反閱兵活動,使朝野政治氣氛緊張對立,圖為反閱兵一○○行動聯盟成員上街抗議。

7.7

取消海外黑名單返台禁令


8.1

裁撤警備總部

1992年,警備總部改制為海岸巡防司令部。圖為當年警備總部針對「美麗島事件」被告施明德及呂秀蓮的判決書。

12月

第二屆立委選舉

此次選舉是在1948年舉行的第一屆立法委員選舉後,中華民國首次的國會議員全面改選。許多當年涉及美麗島事件民進黨人士投入選舉,張俊宏、姚嘉文、施明德、呂秀蓮和黃信介等人均在各選區當選。

第二屆立委選舉結果揭曉,民進黨籍台北市立委當選人陳水扁(左)、謝長廷(右)向民眾謝票。
1993
11月

縣市長選舉

民進黨在21席縣市長名額中,僅當選6席,前黨主席許信良更因選舉結果不符預期而辭去黨主席一職。

1994
5月

第六屆黨主席 / 施明德


12月

北、高市長首度開放民選

1996
3月

總統直選

中華民國第九任總統、副總統選舉,是台灣第一次正、副總統公民直選。當屆選舉共有四組候選人參選,最後由國民黨提名的李登輝、連戰當選,成為台灣首位民選的正、副總統。

中央選舉委員會舉辦首次總統候選人電視政見發表會,出現四位總統候選人彭明敏、陳履安、林洋港和李登輝(由右至左)第一次同台的畫面。

7月

第七屆黨主席 / 許信良

1997
7月

凍省條款通過

國民大會通過凍省條款,並確立雙首長制的政府體制。

第三屆國民大會第二次會議凍省提案表決時,民進黨國代舉著「凍省台灣人民的願望」海報。

11月

縣市長選舉

我國選舉史上第一次,在野的民進黨得票率勝過國民黨,拿下12席縣市長席次。

1997年縣市長選舉結果揭曉,民進黨大勝,黨主席許信良高興地比著勝利手勢。
1998
8月

第八屆黨主席 / 林義雄
(首次黨員直選黨主席)

2000
3月

台灣首度政黨輪替

陳水扁當選中華民國第十屆總統,達成中華民國政治史上第一次政黨輪替,結束國民黨在台灣55年的一黨執政。

2000年,陳水扁、呂秀蓮鸁得總統大選,在台上高舉雙手謝票。

4月

第九屆黨主席 / 謝長廷

2002
7月

第十屆黨主席 / 陳水扁

2003
12月

公投法三讀立法

《公投法》的立法一直是民進黨的長期主張。該法通過立法保障中華民國國民實踐公民投票的權利,使我國成為東亞第一個採行公民投票的國家。

立法院進行公投法表決,立法院外的支持群眾靜坐。
2005
1月

第十一屆黨主席 / 蘇貞昌


6月

任務型國代廢除任務型國民大會,單一國會產生

任務型國代順利結束任務,表決通過立委席次由225席減為113席及廢除國民大會等案,國民大會正式走向歷史。圖為代表們通過表決後在議場中拉起布條。
2007
10月

第十一屆黨主席 / 陳水扁
(總統兼任)

2008
1月

第七屆立委選舉,首屆立委選制改採單一選區兩票制

第三社會黨到行政院門口抗議政府對「單一選區兩票制」宣傳不力。
2016
1月

第十六屆黨主席 / 蔡英文

台灣誕生首位女性元首

第十四屆總統選舉由民進黨的蔡英文、陳建仁當選,本屆選舉不僅是中華民國史上第三次政黨輪替,同時蔡英文也成為台灣史上首位女性元首。

蔡英文(右)與陳建仁(左)當選中華民國第十四任總統與副總統,確定當選後兩人揮手向民眾致意。

2月

立法院首度政黨輪替

2016年立委選舉中,民進黨於國會中取得過半席次,完成國會第一次政黨輪替,民進黨全面執政。

立法院長蘇嘉全(前左)與副院長蔡其昌(前右)在立法院各辦公室拜年。

7月

立法院三讀通過《政黨及其附隨組織不當取得財產處理條例》

「不當黨產處理委員會」舉行揭牌典禮,行政院長林全(左)親自出席主持,由不當黨產處理委員會主委顧立雄(右)一同揭牌。
獨家老照片
回首30年

1970-1986 黨外時期

1970年代後「黨外」一詞逐漸成為專有名詞,泛指非國民黨籍的反對人士。

1977年的地方選舉,黃信介、康寧祥串聯全台黨外候選人打選戰,黨外聲量壯大,11月19日投票日當天的中壢事件,更開啟往後街頭運動序幕。

1979年爆發美麗島事件,警方大舉逮捕黨外人士,包含多名美麗島雜誌社成員,進行軍事審判。此事件揭開了民主運動狂飆的八十年代。

1980年3月,高雄美麗島事件於警備總部軍法處開庭,被告張俊宏(左一後戴眼鏡者)、黃信介(左二手持外套者)、陳菊(左三裙裝)、姚嘉文(中白襯衫)、施明德(右三蓄鬍者)、呂秀蓮(右二裙裝)與林弘宣(右一)於法庭接受審判情景。

1986.7.15
解除戒嚴
開放黨禁

1986年8月16日晚上,「黨外公政會」及「黨外編聯會」在台北中山國小擴大舉行「行憲組黨促進說明會」,南北各地無黨籍人士上台鼓吹組黨,諸多民眾到場聽講。

1986.9.28
民進黨圓山創黨

「1986 黨外選舉後援會」於圓山飯店展開,游錫堃擔任主席,謝長廷提出「民主進步黨」為黨名,132 位與會人士發起組黨。會後,組黨發起人費希平宣布民主進步黨正式成立。

1986年9月28日,游錫堃(圖左起)、謝長廷、顏錦福、費希平、尤清、黃玉嬌等人在台北圓山飯店集會,對外宣布成立「民主進步黨」。

1986.11
首任黨主席
江鵬堅

1986.11.30 桃園機場事件

列為政治黑名單而流亡美國的多位黨外人士,在民進黨成立之後希望回國,但在桃園機場被阻擋入境,群眾在機場外遊行示威並聲援異議人士回台,與軍警發生衝突。

1986年12月2日,被政府列入美麗島事件「黑名單」的許信良,以化名搭乘菲律賓航空班機抵達桃園中正機場,企圖闖關入境,但遭機場航警局人員識破,他隨後搭乘原班機飛回馬尼拉。

1987.12
第二屆黨主席
姚嘉文

1988.1.1
報禁解除

1988年1月1日報禁解除,聯合報報版公告。

1988.10
第三、四屆黨主席
黃信介

1990.3
野百合學運

近6000名大學生集結於中正紀念堂廣場靜坐,提出解散國民大會、廢除臨時條款、召開國是會議,以及政經改革時間表等四大訴求。時任總統的李登輝允諾學生,隨即召開國是會議,並於1991年廢除《動員戡亂時期臨時條款》,結束萬年國會運作。

1990年3月29日,學生集體靜坐中正紀念堂廣場,盼透過群眾力量促使執政黨改革。圖為學生們搬運象徵學運精神的大型「野百合」。

1991.5
萬年國會
走入歷史

國民大會通過廢止《動員戡亂時期臨時條款》,國民大會、立法院、監察院的第一屆委員全體退職,萬年國會走入歷史。

中華民國憲法增修條文及廢止動員戡亂時期臨時條款案,1991年4月22日上午在國大臨時會三讀會中以壓倒性多數表決通過。

1992.1
第五屆黨主席
許信良

1992.5 修正《刑法100條》

廢止《懲治叛亂條例》,政治犯走入歷史、修正《刑法一百條》,象徵言論自由落實。

刑法一百條修廢抗爭引發的反閱兵活動,使朝野政治氣氛緊張對立,圖為反閱兵一○○行動聯盟成員上街抗議。

1992.7.7 取消海外黑名單返台禁令

1992.8.1 裁撤警備總部

1992年,警備總部改制為海岸巡防司令部。圖為當年警備總部針對「美麗島事件」被告施明德及呂秀蓮的判決書。

1992.12 第二屆立委選舉

此次選舉是在1948年舉行的第一屆立法委員選舉後,中華民國首次的國會議員全面改選。許多當年涉及美麗島事件民進黨人士投入選舉,張俊宏、姚嘉文、施明德、呂秀蓮和黃信介等人均在各選區當選。

第二屆立委選舉結果揭曉,民進黨籍台北市立委當選人陳水扁(左)、謝長廷(右)向民眾謝票。

1993.11 縣市長選舉

民進黨在21席縣市長名額中,僅當選6席,前黨主席許信良更因選舉結果不符預期而辭去黨主席一職。

1994.5
第六屆黨主席
施明德

1994.12 北、高市長首度開放民選

1996.3
總統直選

中華民國第九任總統、副總統選舉,是台灣第一次正、副總統公民直選。當屆選舉共有四組候選人參選,最後由國民黨提名的李登輝、連戰當選,成為台灣首位民選的正、副總統。

中央選舉委員會舉辦首次總統候選人電視政見發表會,出現四位總統候選人彭明敏、陳履安、林洋港和李登輝(由右至左)第一次同台的畫面。

1996.7
第七屆黨主席
許信良

1997.7 凍省條款通過

國民大會通過凍省條款,並確立雙首長制的政府體制。

第三屆國民大會第二次會議凍省提案表決時,民進黨國代舉著「凍省台灣人民的願望」海報。

1997.11 縣市長選舉

我國選舉史上第一次,在野的民進黨得票率勝過國民黨,拿下12席縣市長席次。

1997年縣市長選舉結果揭曉,民進黨大勝,黨主席許信良高興地比著勝利手勢。

1998.8
第八屆黨主席
林義雄(首次黨員直選黨主席)

2000.3
台灣首度
政黨輪替

陳水扁當選中華民國第十屆總統,達成中華民國政治史上第一次政黨輪替,結束國民黨在台灣55年的執政。

2000年,陳水扁、呂秀蓮鸁得總統大選,在台上高舉雙手謝票。

2000.4
第九屆黨主席
謝長廷

2002.7
第十屆黨主席
陳水扁

2003.12
公投法三讀立法

《公投法》的立法一直是民進黨的長期主張。該法通過立法保障中華民國國民實踐公民投票的權利,使我國成為東亞第一個採行公民投票的國家。

立法院進行公投法表決,立法院外的支持群眾靜坐。

2005.1
第十一屆黨主席
蘇貞昌

2005.6 任務型國代廢除任務型國民大會,單一國會產生

任務型國代順利結束任務,表決通過立委席次由225席減為113席及廢除國民大會等案,國民大會正式走向歷史。圖為代表們通過表決後在議場中拉起布條。

2007.10
第十一屆黨主席
陳水扁(總統兼任)

2008.1 第七屆立委選舉,首屆立委選制改採單一選區兩票制

第三社會黨到行政院門口抗議政府對「單一選區兩票制」宣傳不力。

2016.1
第十六屆黨主席
蔡英文

2016.1
台灣誕生
首位女性元首

第十四屆總統選舉由民進黨的蔡英文、陳建仁當選,本屆選舉不僅是中華民國史上第三次政黨輪替,同時蔡英文也成為台灣史上首位女性元首。

蔡英文(右)與陳建仁(左)當選中華民國第十四任總統與副總統,確定當選後兩人揮手向民眾致意。

2016.2 立法院首度政黨輪替

2016年立委選舉中,民進黨於國會中取得過半席次,完成國會第一次政黨輪替,民進黨全面執政。

立法院長蘇嘉全(前左)與副院長蔡其昌(前右)在立法院各辦公室拜年。

2016.7 立法院三讀通過《政黨及其附隨組織不當取得財產處理條例》

「不當黨產處理委員會」舉行揭牌典禮,行政院長林全(左)親自出席主持,由不當黨產處理委員會主委顧立雄(右)一同揭牌。

下一波民主路? 綠營:修憲最急

民進黨創黨三十年,許多當年的主張都已實現或正在進行中,下一波民主化及政治主張是什麼?「修憲,台灣需要一個權責相符的憲政體制」,已是民進黨內多數人的主張。

「沒有比修憲更急迫的事!」有綠營人士表示,民進黨過去對抗的是黨國體制,黨內對於如何面對或處理「體制」問題,有不同做法,「制憲」雖是最高理想目標,但現實上不可行,即便民進黨全面執政,推動制憲帶來的風險,民意也不會支持。另一方面,隨著民進黨全面執政,也成為體制的一部分,在實踐中屢屢發生憲政制度與實際運作的扞格,更覺「修憲」勢在必行。

前立委林濁水日前在一場研討會表示,可以考慮先不處理國家定位的方式來修憲。他表示,外界說總統有權無責,不過,歷經多次修憲,我國憲政體制實際上也沒有給總統應有權力,「什麼都不明確」,總統府和行政院、國安會,行政院和立法院,總統府和立法院,分際都很模糊,「現在的這些溝通機制,搞得這麼複雜,就是因為現實上很難處理」,若不修憲,未來只會越難處理。

聯合報/林修全、林敬殷、丘采薇、陳易辰、盧振昇、許瑋琳、張心慈、徐士雅、蔡佩蓉 製作
圖/報系資料照片

LINE分享給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