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不一定思痛 瘋狂下的失控風險

八仙惡火燒出台灣對群眾活動安全性的長期忽視,但我們有從中學到教訓嗎?聯合報帶你走入大甲媽祖遶境、春浪音樂節等大型群眾活動,看看一年過去,台灣人是否痛定思痛?

 

玩命求平安 直擊搶轎衝突

9天8夜的大甲媽祖遶境是全台最大的宗教活動,熱鬧的陣頭,虔誠的信徒與沿途奉獻的民眾,交織出享譽國際的熱鬧慶典,為何入夜後卻變了調?讓記者用GoPro鏡頭,帶你加入遶境隊伍,直擊大甲媽祖遶境的衝突現場。

瘋狂的慶典 失控的風險

「三月瘋媽祖」這句台灣俗語點出宗教慶典的特色「瘋」。本身就是彰化子弟的災防專家、銘傳大學建築系教授王价巨說,媽祖遶境與演唱會的群眾心理狀態有點類似:信念全集中在一件事上,高度關注神轎或台上歌手。

 

跟著媽祖進香的信徒,可曾看到隊伍旁來往的車輛?捻香祝禱的善男信女,是否發現身旁有人準備燃放鞭炮?引頸期盼聖駕的同時,看熱鬧的民眾有無注意到自己逐漸被人潮包圍?這些都是「瘋媽祖」時的潛在風險。

風險1:人車未分流

 

沿著台一線南下的媽祖鑾轎,光走在路上就是風險。長途跋涉的疲憊會使注意力降低,甚至「恍神」,讓看似平常「走路」都變得危險。若再遇上酒駕、失控的車輛或惡意無差別的攻擊,後果恐怕不堪設想。去年,美國奧克拉荷馬州就曾發生遊行群眾被轎車衝撞,造成47傷的事故。

 

像影片中的民生地下道完全封街,徹底區隔人潮與車流是最理想的狀況。但王价巨提醒,道路是公共財的一部分,直接封街可能過度侵害其他民眾的權益,因此建議政府在審查主辦單位路權申請時,一併考量該時段的車流量與封街的衝擊程度,不是主辦方有申請就允許,即便通過申請,也要依時依地調整封街範圍。

風險2:鞭炮沒人管

 

大甲媽祖遶境時,沿途宮廟、商家無不卯足全力施放鞭炮,讓虔誠心意隨火花漫天飛舞,看在消防人員眼裡卻是一場危險豪賭:人群、進香隊伍與施放的爆竹間沒有任何防護措施或區隔,正在施放與未施放的煙火也沒保持安全距離,施放的方法與數量更沒有專家控管。

 

今年遶境期間,印度就發生寺廟堆放的煙火遭煙火秀的火花引燃,造成至少百人死亡的慘劇。對此王价巨建議,公部門一方面應借助宮廟對信眾的影響力來宣導,另一方面應積極取締違法煙火,針對容許施放的部分,則把災害風險降到最低,嚴禁在有天線、變電箱、天橋或木造建物等危險區域施放。主辦單位也應協助評估可安全施放的區域,納入遶境前送審的安全計畫。

風險3:相挺變推擠

 

苦行的疲憊加上對宗教的執念,讓搶轎衝突年年在彰化市民生地下道上演。彰化長大的王价巨說,台灣的基層信仰常跟幫派綁在一起,這就是「文化脈絡的一環」,在地人不會用「事故」或「違法」角度解讀衝突,而是理解成幫忙「鬥熱鬧」,「相挺」鎮瀾宮。

 

但不論是「衝突」還是「鬥熱鬧」,當雙方人馬開始推擠,甚至出現肢體碰撞時,高雄市災防辦公室科員蔡宗翰提醒,這就是最容易發生「因恐慌而導致的人群推擠踩踏意外」,就像兩年前上海外灘悲劇那樣。

 

深陷人群該如何自保?

人群踩踏不只會發生在大型戶外活動,根據研究,每平方公尺4人以上就達踩踏高風險門檻,因此體育館、演唱會、百貨公司,甚至捷運站等大眾運輸系統,都可能發生踩踏意外。

 

蔡宗翰表示,推擠引起的身體不適,大多是胸腔受到壓迫,導致呼吸急促甚至呼吸困難造成,因此在人群中首要保護自己的胸腔。若與旁人開始有肢體接觸、碰撞,他建議要挺起胸膛,以交握的雙手保護胸前的空間。

萬一不幸倒地,則要迅速側躺並屈身抱頭自保,因為側躺時肩寬能爭取比臥倒多一倍的高度,讓自己更不易被人群踩過,也更能讓後方群眾注意到腳邊有人。

推出法規救公安 亡羊補牢卻不牢?

八仙事件後,政府在同年11月隨即頒佈「大型群聚活動安全管理要點」試圖亡羊補牢。但先撇開該要點僅是行政規則,只能「建議」縣市政府訂定自治法規,並無規範民間活動的法規效力問題。假設我們有完備的法律,政府要求主辦單位依規定繳交安全計畫書,參加活動的民眾就安全了嗎?

 

今年4月,春浪音樂節首度移師台北,北市府借鏡八仙,要求主辦單位友善的狗提供活動安全計劃書,審查通過才准辦,聯合報取得計劃書並交由專家判斷是否完備。蔡宗翰認為,計畫書內容大致完整詳盡,包括入口安檢、緊急應變措施、逃生出口配置、工作人員聯絡方式等,該有的考量都有。

 

但活動安全是否就因此牢靠嗎?記者和蔡宗翰實際走訪音樂節現場,檢視實際情況和計畫書承諾有無吻合。

 

疑慮1:不確實 入口安檢易闖關

為防止藥物濫用、喝酒脫序等事件,台北市警察局對春浪祭出「高規格維安」,包括80名員警駐點派守、4隻緝毒犬待命。主辦單位也聘請保全公司,手持金屬探測器執行入場安檢。

 

但與採訪團對實地走訪現場的蔡宗翰表示,現場安檢不確實:像他背包明顯就有兩層,然安檢人員卻只打開一層檢查,更別說忽略包內暗袋。另外,金屬探測器也沒用來檢查包包,讓想挾帶危險物品入場的有心人士相當容易闖關成功。

 

倒是安檢人員搜出觀眾一桌子的零食和飲料,「違禁品收穫滿載」,若能將商業考量和對零食、飲料控管的嚴謹態度,稍微多挪一些到違禁品上,安檢才會有意義。

滿桌的零食與金屬探測器呈現有趣的對比。

疑慮2:沒指標 逃生出口如虛設

根據主辦單位說法,春浪共設有5處逃生出口,並以60乘90公分的帆布標示。但對照安全計劃書,記者當場按圖索驥巡了幾輪,計畫書中指出該出口的地方卻與一般圍籬無異,只能看見黑布包裹的鷹架,沒有清楚標示,一旦事故發生,民眾還是不知該逃往何處,出口等於白設。

 

蔡宗翰說,從群眾的行為來說,人們傾向從熟悉的地方離開,理想的避難疏散是讓每人熟悉周遭的逃生出口,意外發生時就從最近出入口逃生。但如果只有單一出口,萬一發生火災、地震、爆炸等危害,所有人塞在出口,輕則拖累疏散速度,嚴重可能「踩死人」。

這除了是吸菸區,也是逃生出口,但你看得出來嗎?

商業第一 安全最後

在春浪現場轉了幾圈,蔡宗翰認為上述的安全疑慮,根本問題出在「商業第一,安全最後」的思維。他說,主辦單位給予的資訊多是「要民眾掏錢消費」,至於攸關安全的資訊則付之闕如。

 

譬如在現場看不見指引標示、沒有發放相關安全文宣、官方網站沒有事先公告安全注意事項。從下方的現場平面圖也能發現,上頭找不到逃生避難路徑及緊急出口,但「創意市集」、「飲食區」、「酒水區」等供民眾消費的區域卻標示地十分清楚。

春浪音樂節透過QR Code提供給觀眾的現場平面圖。圖/取自春浪音樂節官方粉絲團

春浪安全計畫負責人林信佑表示,活動平面圖由廠商負責,確實沒有出口位置,其實主辦單位比政府更重視安全,畢竟要「第一線面對參加民眾」,未來會檢討改善,提升資訊揭露。

狂歡與安全兼具的可能

八仙事件後,交通部觀光局發函業者禁止舉辦粉塵活動,但「有風險就禁辦」的處理方式心態令人相當擔憂,難道大甲媽祖遶境、音樂節、演唱會,甚至百貨公司周年慶都要一律禁止?

 

這些活動是現代社會不可或缺的消遣,不可能也不應該全面禁止,就像齋戒前的狂歡節一樣,這些帶點風險的娛樂活動,都是將忙碌的現代人,從一成不變的日常生活中解放的管道。面對風險,我們必須清楚瞭解,風險不可能全無,重點是如何學會與風險共處,如何將風險的損害降到最低。

 

風險該如何控管,又是如何辦場狂歡與娛樂兼具的活動,是這系列報導關心的核心問題。

 

為此,聯合報把視野拉大,放眼世界看看其他國家有沒有什麼好方法。先撇開法規、政府組織、甚至生活習慣的差異,跳脫八仙事件與台灣的文化脈絡,我們借鏡國外,試著想像台灣未來的可能性。

採訪團隊/李奕昕、陳皓嬿、楊萬雲、黃士航、余承翰、郭宣文、黃信璁

專題製作/王秀琳、楊殿宏、鄭偉廷、陳皓嬿、黃信璁

資料來源/王价巨、蔡宗翰

沿著台一線南下的媽祖鑾轎,光走在路上就是風險。長途跋涉的疲憊會使注意力降低,甚至「恍神」,讓看似平常「走路」都變得危險。若再遇上酒駕、失控的車輛或惡意無差別的攻擊,後果恐怕不堪設想。去年,美國奧克拉荷馬州就曾發生遊行群眾被轎車衝撞,造成47傷的事故。

風險2:鞭炮沒人管

 

大甲媽祖遶境時,沿途宮廟、商家無不卯足全力施放鞭炮,讓虔誠心意隨火花漫天飛舞,看在消防人員眼裡卻是一場危險豪賭:人群、進香隊伍與施放的爆竹間沒有任何防護措施或區隔,正在施放與未施放的煙火也沒保持安全距離,施放的方法與數量更沒有專家控管。

 

今年遶境期間,印度就發生寺廟堆放的煙火遭煙火秀的火花引燃,造成至少百人死亡的慘劇。對此王价巨建議,公部門一方面應借助宮廟對信眾的影響力來宣導,另一方面應積極取締違法煙火,針對容許施放的部分,則把災害風險降到最低,嚴禁在有天線、變電箱、天橋或木造建物等危險區域施放。主辦單位也應協助評估可安全施放的區域,納入遶境前送審的安全計畫。

但不論是「衝突」還是「鬥熱鬧」,當雙方人馬開始推擠,甚至出現肢體碰撞時,高雄市災防辦公室科員蔡宗翰提醒,這就是最容易發生「因恐慌而導致的人群推擠踩踏意外」,就像兩年前上海外灘悲劇那樣。

八仙事件後,政府在同年11月隨即頒佈「大型群聚活動安全管理要點」試圖亡羊補牢。但先撇開該要點僅是行政規則,只能「建議」縣市政府訂定自治法規,並無規範民間活動的法規效力問題。假設我們有完備的法律,政府要求主辦單位依規定繳交安全計畫書,參加活動的民眾就安全了嗎?

 

今年4月,春浪音樂節首度移師台北,北市府借鏡八仙,要求主辦單位友善的狗提供活動安全計劃書,審查通過才准辦,聯合報取得計劃書並交由專家判斷是否完備。蔡宗翰認為,計畫書內容大致完整詳盡,包括入口安檢、緊急應變措施、逃生出口配置、工作人員聯絡方式等,該有的考量都有。

 

但活動安全是否就因此牢靠嗎?記者和蔡宗翰實際走訪音樂節現場,檢視實際情況和計畫書承諾有無吻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