浴火後的重生 讓疤痕成為驕傲勳章

不是出院了、傷好了,一切就都好了。上線半年的結痂週記,記錄著傷友復原路上的點點滴滴,卻也道出這群年輕人的迷惘。未來真的會如林俊傑歌詞所說「總會好的」、「夢想依然鮮豔」嗎?

八仙事件燒出國內對群眾活動安全性的長期忽視,499位年輕人用生命、苦痛替台灣換來改變的機會,但社會又能為傷友做些什麼?

 

你可曾關心傷友復原得如何?可曾傾聽這群年輕人對未來的迷惘?如果答案都是否定,那請看看下面的動畫,聽聽傷友內心的獨白。

來自地球另一端的鼓勵

15年前,兩百多位年輕人擠在北荷蘭福倫丹小鎮上的咖啡廳迎接2001年,子夜剛過,助興的仙女棒引燃屋頂的耶誕裝飾,造成14人死亡,241人嚴重灼傷。

 

15年後,當年十來歲的孩子已屆而立,他們想跟在八仙事件中受火吻的年輕人說:我們走過來了,疤痕成了讓我驕傲的勳章,除了外表有些不同,我們和大家一樣工作、戀愛、成家,做任何想做的事情。我們可以,你也可以!

 

該如何面對自己的容貌?

15歲的勒內.托爾(Rene Tol)在福倫丹大火中燒傷了他的背、肩膀、手和臉,昏迷了2周後才完全清醒。如今他早已康復,更開始在幼稚園和國小擔任實習老師,當他回應孩子們的童言無忌時,也清楚說明面對自己容貌的態度。

「逃避」是台灣文化的大問題,就像我們鮮少討論死亡,我們可能基於「保護」不談容貌,但也在無意間讓傷友逃避自己改變的容貌。台大醫院社工師黃佳琦表示,要接受傷後的外表是條漫漫長路,能否走出來,還是看傷友給不給自己機會,當自己的貴人。

 

陽光基金會心理師牛慕慈建議家屬,多從生活中的小成就鼓勵傷友,先建立自信,再來討論容貌或許比較容易。但他也提醒親友要以開放的態度與傷友討論,避免用「外表不重要、別在意」等語安慰,否則會讓想尋求協助的傷友更難以啟齒。

 

頂著傷疤我還能正常工作嗎?

年僅16歲的希莉.史密斯(Gerie Smit)第一次半夜跑趴就遇上火劫,當時她被人潮撞倒,屋頂燃燒的裝飾全落在她的背上,危急中用雙手摀臉,讓她容貌沒有太大改變,手指卻因此截掉一段。

 

在電台擔任新聞編輯的她,鼓勵傷友要與疤痕共處,即使曾嚴重燒傷,但最重要的是腦子裡的東西一切安好。

踏入職場是傷友能自力更生,甚至完成夢想的重要一步。社工師建議傷友從職業訓練開始,一邊培養專業技能,一邊也練習與人相處,同時也做好心理建設,告訴自己「就快回到職場了」。

 

黃佳琦表示,傷友最大的願望就是「把我當成一般人」,若有機會與傷友共事,刻意的保護反而會造成不自在。不清楚該如何與傷友相處,不妨直接詢問,私下竊竊私語反而傷人而不自知。牛慕慈也提醒,問問題時請先思考目的為何,如果只為了滿足好奇心,那請收回。

 

我想組個溫馨的家,可能嗎?

新手爸爸湯姆.夸克曼(Tom Kwakman)也是福倫丹大火的傷友,自嘲從小就沒什麼夢想的他,只想要一個家庭、有份工作,然後享受人生、探索這個世界。他曾覺得這些平凡的夢想都將離他遠去,直到一位燒傷「前輩」出現在他的病房,用親身經歷鼓舞他。如今,這些夢想他都做到了!

容貌的轉變當然會影響自信,更別說是男女交往時的自信。黃佳琦建議傷友別太著急,先從一般的朋友開始,待對方接受傷疤,再想是否要進一步談親密關係。過程中,傷友必須有堅強的心理素質,絕對不能把對方的善意視為「憐惜」或「同情」。

 

親友家人對這檔事更萬萬急不得,對許多傷友來說,原本快樂、豐富的生活,一口氣跌到谷底,是要很努力才能爬出來。社工師建議親友,試著提供活動資訊給傷友,避免用勸說、說服的口吻,先鼓勵傷友建立起自己的社交圈,再來思考親密關係,甚至籌組家庭的可能。

 

未來在哪?讓福倫丹的前輩告訴你吧!

「當年,每個來你床前的人都跟你說,總會好的,但健康的人講講都很容易啊,你怎麼知道我的處境有多困難?」福倫丹大火的傷友夸克曼在受訪時如此表示。的確,採訪團隊有何資格告訴傷友「總會好的」,又憑什麼指導傷友該以什麼姿態浴火重生。

 

於是,記者直接引用福倫丹「前輩們」的受訪原文,讓他們用親身經歷,告訴傷友未來在哪?

"意外之後,我跟自己約定好,一定要用力享受人生,現在看來我做得蠻好的。"

 

"我用16個月去環遊世界,我不想後悔,更不會讓燒傷阻擋我做這些事情。"

 

"曾經責怪自己去了那家咖啡館嗎?嗯...我覺得思考這挺浪費生命的,你沒辦法改面任何事情。"

 

"你只有一條路,就是向著未來看,不要回頭。"

 

- Rene Tol

"世界如此美麗,為什麼要待在家!"

 

"你必須不斷前進,一路上你將遇見內心美麗的人們,他們會跟你說:你好棒,好堅強,我真以你為榮。"

 

"傷疤讓我感到驕傲,因為我活下來了。"

 

"如果你因為感到丟臉而不敢出門,那你是在懲罰你自己耶,但你已經被火紋身,為什麼還要這樣懲罰自己呢?"

 

"我還是我,並沒有改變。有啦,我變得更強壯了!我曾深陷谷底,卻也努力奮起,更重要的是當年我才15歲。"

 

"現在我要盡可能的享受人生,我有份好的工作、有個好丈夫,我結婚了,我想周遊列國。"

 

- Gerie Smit

"年輕時會對疤痕感到沒安全感,但年紀漸長,我慢慢理解這不是我的錯,為何要感到羞愧呢?就像你有個大鼻子、妳長得不好看、他被燒傷,這都不是任何人的錯啊。"

 

"我自己感到蠻驕傲的,我可以踢足球、上學、工作。"

 

"我不怕別人盯著看,我只是感到驕傲:「看看我,我還活著!」"

 

"首先你要接受事實,別再浪費時間回頭看,因為不可能改變了;但同時你也要相信「任何事都是有可能」。"

 

- Tom Kwakman

採訪後記

8位年輕人,8條不同的康復之路,結痂週記試著在傷友復健的日常中,記錄下他們面臨的挑戰,採訪團隊試著歸零思考,回到傷友身上。於是採訪團隊找到福倫丹大火的倖存者,請前輩們用親身經歷鼓舞傷友,希望傷友也能頂著「驕傲的勳章」重生。

 

強壯如巨人需要朋友的陪伴,有著堅強內心的傷友,當然也需要社會與親友的協助。因此我們希望社會能跟著進步,用友善而非獵奇的眼神看待傷疤,以肯定而非憐憫的擁抱鼓舞傷友。

 

希望十年之後,八仙傷友也能大方談論疤痕的原因,也能完成自己從小的夢想,並抱著自己的孩子,訴說自己當年是如何勇敢迎向未來。

 

採訪團隊/李奕昕、陳皓嬿、胡經周、韓瑩、李文顥、黃信璁

專題製作/王秀琳、楊殿宏、曾敬豪、鄭偉廷、黃信璁、陳皓嬿

資料來源/黃佳琦、牛慕慈

- Gerie Smit

- Rene Tol

- Tom Kwakman